启发 放手 帮助

2023-09-16 13:12

《启发 放手 帮助》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,欢迎参考阅读!

启发·放手·帮助——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
在《纲要》、《规程》中都有提到“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”、“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”、“孩子是学习的主人,师生都是探索者”,这些都反映了我们要重视幼儿的独立性、自主性、创造性,没有自主性,谈不上什么主动性。强调自主性,并不是放任自流,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运用感官,动手、动口、动脑去亲身地体验、亲自地体验、亲自操作,体验和认识世界,并提倡和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和幼儿与成人之间的积极的交往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提出要解放孩子的手、口、脑、身、脚、时间和空间,陈鹤琴先生也提出过这样的主张,这个主张正是让儿童回到主动活动的主体地位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一般采用“启发、放手、帮助”。发现法又叫问题法,就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对周围事物的疑问,并在自身积极探求以及成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,它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,教师引导得好,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对世界万物的观察兴趣和探索精神。我在这个方面的做法是:
一、启发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当前社会急需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,而且必需从幼儿期就培养他们积极思维,富于创造性。做为教育者要积极探索如何以启发式的教育达到这个目的。教师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:提问法、比较法、发现法、观察法等让幼儿有机会多看、多听、多问、多想、多说、多做,使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智力

活动去获得知识、技能和学会观察、分析、比较、简单概括等智力活动的方法。特别要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,从而启发他们积极思维、大胆有一次,看见班上一个五岁的小朋友坐在我的椅子上兴趣盎然地晃着腿,我便走过去问他,在表演什么“杂技”。他笑着对我说:“老师,你看我用劲把腿动了几下,腿就摆啊摆啊,现在我喊停,它还在动,我腿里装上机器了。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示范给我看,对此我没有立刻提出异议,而是问他::“你什么时候在腿里装了机器?是怎样装的?”他被我问傻了,好一会儿才嘟着嘴问:“老师,那你说我的腿怎么会晃的呢?我自己已经不动了呀?”这时,我让全班幼儿都坐到桌子上面,叫他们快速的晃脚,然后突然喊“停”,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的腿能够立即停下来。我又把一只毽子吊在细绳上,让小朋友去碰毽子,手离开后毽子还在不停地晃动。这时,我告诉小朋友,这些现象都是由于惯性的缘故,并布置小朋友回去后留心观察,还有哪些现象是由惯性引起的。第二天早晨,我刚进教室,菲菲小朋友就喊了起来:“老师,我爸爸买菜的篮子挂在钩子上,篮子就不停地晃动,这是惯性对不对?”兵兵小朋友也抢着说:“昨天晚上,我姐姐碰了一下挂在门口的风铃它就晃呀晃呀,发出好听的声音,这也是惯性,对吗?”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回答,孩子们笑了,我也由衷地为他们这些可贵的发现笑了。启发式的教法路子很宽,只要我们幼教工作者牢牢树立为祖国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观念,一定会想出很多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的。
二、放手让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差异
我在教幼儿认识葱的时候,先在室内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根葱叶,然后要求他们去室外种植角帮助葱叶寻找妈妈。小朋友领了任务后兴致勃勃地去了种植园。玲玲和伟伟两个小朋友一看见蒜,便迫不及待地喊:“吴老师,我们找到了!”我未置可否,而是要他们再仔细看看。玲玲便蹲下仔细比较起来,还一边自言自语:“葱叶像个长筒筒,这个‘妈妈’的叶子是扁的,噢,它不是葱妈妈。”伟伟则弯下腰闻“葱妈妈”的味道,再闻闻葱叶的味道,通过嗅觉否认了刚才的判断,又继续去找葱妈妈了。当他们真的找到了葱妈妈并有了足够的理由时,那种高兴劲儿就甭提了。在教幼儿认识沉与浮的时候,我先在室内准备了6大盆的水,还为第一小组准备了积塑、石头、泡沫、铁钉等材料,让幼儿分别把材料分别放入水中看有什么现象。很快小朋友就叫了起来:“老师,铁钉沉到水底了”,“泡沫浮在水面,用手压下去还是会浮起来”……这时,我就趁机引导幼儿想想:“为会么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?而有的东西却浮起来,用手压下去也还是浮起来呢?”小朋友就开始动脑筋,不一会儿,有个小朋友就说:“重的东西会沉下去,轻的东西会浮起来。”另一个小朋友说:“力气大的沉下去,力气小的浮起来。”这时,我才告诉小朋友,他们说的很对,这些东西都有一种力气,这种力气叫浮力,当物体浮力比水的浮力大时就会沉下去,当物体浮力比水的浮力小时就会浮起来。小朋友很快就明白了“沉与浮”是怎么回事,学习兴趣也更高了。通过多次的实践,使我深深地明白,教师二十五分钟亦步亦趋的说教,抵不上幼儿十五分钟的自我发现。但是这里提到的“放手”不是一味地放任孩子。对孩子进行“放手”教育应该注意:1、“内紧外松”,教育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威胁孩子安全的东西,做好安全防范,千万不能太放心;

2、“因势利导”,在了解孩子想法的基础上将孩子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三、帮助幼儿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贯彻教育方针、落实大纲,对教材的钻研理解,对幼儿水平的掌握、组织教学活动、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创造条件,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幼儿内在学习的积极性。使幼儿在教师启发、帮助下,表现对学习感兴趣、主动、有信心、积极性高,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水平。
散步时,我来到了玉兰树边,我就组织小朋友去拾落叶。孩子们高兴极了,不一会儿便拿着他们的“战果”到我面前来“请功”。这时,我发现林立小朋友正坐在许多拾来的树叶上,做聪明的“小一休”,“吴老师,为会么树叶会落下呢?”见我走过来,她便问道。对这么深奥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以“你们长大后会知道的”来敷衍,也没有推给予他们自己去解决,而是启发幼儿观察地上的落叶和树上的绿叶有何不同,小朋友在比较中知道了落叶揉不出水份来,是枯黄色的,而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,用手掐还有汁冒出。这时林立小朋友高兴地说:“噢,我知道了。树枝里有水喝叶子就会留在树上,树枝里的水少了,叶子就变枯落下来。”我肯定了他的“结论”,又进一步问:“有谁知道树枝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?”一个小朋友抢着回答:“树根喝沙土里的水,再把水送到树枝和叶上。那现在树枝和叶为会么变枯呢?”我又反问道:“因为天不下雨树根喝不到许许多多的水。”在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,孩子们终于寻找到问题的答案。由此我想到:在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能力的过程中,教师的及时帮助和引导是多么的重要。
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指出的: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,一个好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。所以说,教师要正确运用“启发·放手·帮助”,着眼于教会幼儿学习,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