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土肥站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框架

2023-10-10 11:36
内容/大纲:……
1. “十三五”土肥工作取得的成绩
2。 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形势
1.基本原则    
三. “十四五”发展目标
四.主要建设内容  
(1)土壤改良与修复   
(2)地膜污染防治5.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 
(1)土壤改良与恢复
(2)地膜污染防治
(3)畜禽粪便处理肥料销售直补建设,**- ** 年内建成乡镇智能肥料配送终端17个、配方肥直供点52个、大型配方肥服务点1个、农业企业对接配方肥企业直供模式2个,每年直接供应配方肥10000余吨。有农民4.2万人,每年耕地面积30万余亩,每年每亩可增加收入30元以上。
2。省、省、州三级土壤监测体系初步形成。
全县设立土壤肥力监测点3个,其中政府级点1个,省级点1个,地市级点1个。初步形成县、省、州三级土壤监测网络,每年上报监测点数据,为指导我县农业生产和施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3。耕地质量提升(秸秆还田)工程建设成效初显
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县15个乡镇相继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(秸秆还田)工程建设成果
还田)工程,累计推广秸秆催熟还田10万亩。根据实验和示范理论数据测算,推广农作物秸秆腐熟还田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,每亩节省化肥4.5公斤,增加节本收入12.6元/亩,土壤有机质增加1.7毫克/千克。项目实施范围内秸秆焚烧现象明显改善,秸秆还田率达到85%。
4。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
该县立足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建设工程,着力提高耕地质量。在做好传统有机肥积累、水稻、油菜秸秆还田等常规工作的同时,认真实施土壤有机质改良工程。 **-2019年完成商品有机肥、土壤改良剂、秸秆腐熟剂推广面积21万亩。国家农业农村局最新发布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中,2019年我县耕地地力较**提高了0.41级。
5。节水农业工作稳步推进
县土肥站精心组织实施省旱作节水农业工程,推广果园水肥节水一体化种植技术,建立示范区700亩,示范3,500 英亩。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开展旱作节水示范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,制定了县域农田节水示范实施方案,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政策,设立于**镇、**乡、**镇。不同模式示范区,涉及中药材、蔬菜、果树等作物,进一步展示了不同模式、不同层次的节水技术效果。各乡镇通过示范区建设,重点开展旱作节水工程,整合工程、物资、技术资源。他们不仅发挥了点对点的示范作用,还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农田节水工作的快速发展。
“二五”、“十四五”发展形势
全县土肥工作要以提高耕地质量、持续增加农业产量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。针对当前影响我县耕地质量的土壤酸化、化肥农业面源污染、地膜污染等问题,解决残留污染、秸秆无效利用、畜禽养殖等五大问题。针对禽粪污染,重点组织实施土壤改良修复、化肥减量增效、地膜污染防治、秸秆综合利用、畜禽粪便处理等五个工程,着力推广应用水和肥料。一体化、化肥减量、推广降解地膜、秸秆回用、农田沼气建设等一系列新技术、新模式,加强政策引导,强化技术创新,加大资金投入,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。长期完善耕地质量机制,实现耕地生产能力持续增强。
1。基本原则
1.统筹规划,分步实施。针对影响耕地质量的突出问题,统筹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产业发展,统筹耕地面积和畜禽养殖规模,统筹防治农产品产区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,科学制定建设内容,合理规划区域布局,试点先行,协同推进,分期、分批、有序实施。
2。因地制宜,突出重点。结合全县各地耕地资源状况、相关产业发展状况、重大问题成因、优势农产品生产潜力等,针对重点领域、重点问题、关键环节,明确提高耕地质量的技术和改进目标,采取试点示范和辐射带动。综合推进方式加快提高耕地质量步伐。
3。以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。按照源头控制、过程监管、终端治理的思路,综合运用法律、经济、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,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控,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、使用范围和使用标准,整合推广经济适用、科学有效的新技术、新成果、新模式。
4、政府引导、公众参与。提高耕地质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,直接经济效益低,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。要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的引导作用,加强舆论引导,尊重公众知情权、参与权,着力构建耕地质量提升长效机制政府引导、企业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农民广泛参与。
“十三五”、“十四五”发展目标
(一)发展目标。
到2025年,农业投入品基本实现标准化、标准化,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,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,严重影响耕地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。基本得到解决。具体实现以下目标: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:
1。设施场地土壤酸化、土壤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,设施场地pH值小于5.5的酸化土壤面积和退化土壤面积减少10%。 &#…(未完,全文共7277字,目前仅显示2555字,请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。收藏《县土肥站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框架》)